音标不是英语特有的吗?
不是。我们在小学初中所接触到的“音标”经常打着“国际音标”的幌子,但与国际音标并不相同。教科书中 48 个音标的这一套,并不“国际”,而是专为英语(以及美语二者)打造的,名为「DJ 音标」,由丹尼尔·琼斯于上世纪发明,在国际音标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。这套音标不止用于中国大陆的英语教学,也是日韩等国的选择,还出现在剑桥英语发音词典、牛津词典等一众词典中。
除了 DJ 音标,当然还有国际音标,这就不是为某种特定的语言定做的了。此外,早在国际音标诞生之前,也有过许多次创造记录音素的符号之尝试。比如1867年,发明电话的贝尔,他的父亲发明的「可视言语」(Visible Speech),各符号表示了发音器官在发音时的位置,旨在帮助聋人学习、改善发音。据说这套符号非常精准,甚至能还原出不同地区的口音。
音标为何诞生?
对于英文这样的表音文字,究其原因,是它的正字法与实际读音演化得大相径庭,导致很多时候,单看一个英文单词并不能正确地判断出它的读音。而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,改正字法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,此时「用另一套无歧义的音标来辅助英文读音的学习」就呼之欲出了。而那些拼读基本一致的语言,比如俄语,就完全不需要再引入一套音标来学习自己的语言。
对于中文这样的表意文字,首先就无法通过书面来判断读音。古代人们通过用两个字“反切”来确定一个字的读音,但那终究是相对关系,在近代,要想与国际接轨,就需要一套绝对的音标来标注汉字的读音。先是由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东方,用拉丁字母作成的拼音方案;后来是由章太炎提出1,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的更适合汉字体质的注音符号;再到1958年新中国改用的汉语拼音。这些都可谓中文的音标。
对于学习其他语言的读音来说,音标是一种有力的工具,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快速上手之道。当我们将一门新语言学到一定程度之后,或许就不再需要音标的辅助,而是通过那门语言内部的规则或系统来判断读法,但不可否认音标对于初期学习时的帮助是很大的。
那正经的国际音标是什么样呢?
- 国际音标(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,简称 IPA),又称万国音标,是由国际语音学学会以「准确记录全世界语言的声音」为目的、于 19 世纪末创造的一套标音系统。